01
病毒采样管的主要应用?
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禽流感(如H7N9)、手足口病毒、麻疹等病毒标本以及支原体、脲原体、衣原体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
02
为什么选择专用的病毒采样管?
采集样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检测,如果使用不当的采集工具和保存液体,采集的样本病毒载量不高,且随着生存微环境的变化,逐步发生分解,容易造成错误的检测结果,难以确诊。
病毒颗粒自采样后的分解历程
因此,采用专用的病毒采样管,能保障样本的有效性,减少假阴性!
03
优良的病毒采样管必须满足的条件?
优良的病毒采样管一方面可以提高采集样本时病毒的丰度,另一方面能最大程度保证病毒粒子的活性和完整性,为后续的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提供第一道保障。
① 样本有效性方面
· 必须保持病原体感染因子的活性;
· 满足样本采集到实验室检测的时间;
· 有需要限制或者预防共生微生物增殖,确保诊断实验 的可靠性;
· 保持病毒的抗原和核酸的完整性;
· 能够在常温条件下保持病毒的活性。
②安全性方面
病毒采样管内装载的均为感染性物质,有些甚至为高致病性感染性物质,因此,对包装容器的要求非常苛刻,要同时符合安全方面的要求:
· 运输的安全性:保证运输过程中样本不泄漏。
· 保存的安全性:保证保存过程中样本不泄漏。
上呼吸道标本拭子采集示意图
04
如何选择病毒采样管?
1、灭活还是非灭活病毒保存液?
广泛使用的病毒保存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运送培养基为基础改良的病毒维持液型保存液(非灭活保存液),另一种则为核酸提取裂解液改良的裂解型保存液(灭活保存液)。因采集的样本后续可能会涉及到多种检测方法,灭活保存液仅能进行病毒的核酸提取检测,非灭活保存液不仅可用于病毒的培养、分离及抗原的检测等,还可用于病毒的核酸提取检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用哪种保存液的采样管,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检测前均应进行严格的灭活处理。
2、能保存多久?
我们往往关注核酸降解的问题,针对此次新冠疫情,这可能是一个伪命题或者伪需求。现如今,发热门诊要求6小时甚至4小时出检测结果,核酸几乎连自杀的时间都没有。即便“愿检尽检”的样本,24小时之内也会进行检测。而真的要长期保存,—80℃冻存是比较可靠的办法,基本上都能满足。
3. 保存液是否会变质?
保存液存放一段时间后,容易腐败坏掉。清亮的保存液变浑浊、长霉菌、长细菌、保存液由橙色变成黄色,晚节不保,令人唏嘘。这种肉眼可见的物理性状的改变,暗示着保存液已经变质,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及产品的品质。防止污染,无疑是研发、生产、品控过程的不小挑战。当然,也并不难处理,洁净车间、添加抗生素、稳定的缓冲体系等举措,都能够从容应对。
4、采样管是否漏液?
有些保存液,打开箱子或盒子一看,管子漏液了。管壁上“垂涎欲滴”,纸箱上“劣迹斑斑”,沾得手上、实验台上、仪器上等到处都是,有些看的见、有些看不见,实验环境很容易受污染。箱子运输过程,野蛮装卸或者受航空运输的负压影响,就容易发生渗漏,整盒整箱都得报废。国内还好,到了国外,退单、退货、中止合约,非常棘手。故要在采样管身和管盖的材质遴选、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下点功夫,宜使用聚乙烯-丙烯聚合物塑胶及某些特殊处理的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塑胶等容器,需密闭性好,耐高低温,可适合多种灭活方式,并做好负压测试。
5、采样拭子
有些采样拭子病毒载量低、折断点不合适、操作人员不易折断等,不仅限制了采样的效率,还易造成核酸检测的假阴性。故采样拭子头应采用合成纤维植绒为宜,不应选择棉花或者海藻酸钙海绵等材质;拭子柄的材料推荐使用空心聚苯乙烯(PS)挤出管或聚丙烯(PP)注塑压痕管,不可用木棒或者竹签等材质。因含有海藻酸钙和木制成分的木棒或竹签折断后浸泡在保存液中会吸附蛋白,甚至会对后续的试验有干扰作用,棉花的纤维对蛋白质的吸附较强,不易洗脱;拭子长度不宜过短,且折断位置也不宜太接近拭子头部,以免操作时沾染到患者体液;折断点位置要合理,配合采样管折断时,避免管内液体外溅造成的污染风险。